你對養殖漁業的印象是甚麼?可能多數消費者會回答「有魚塭的地方都會地層下陷」、「魚都會有土味不好吃」、「感覺魚不是自然長大的」。這些答案對我們一點都不陌生,消費者的無奈總在大家抱怨後成為日常,但很多人不知道,已經有人正在傻傻的改變這一切,他們是「台灣好漁」。

台灣好漁共同創辦人陳敬恆講起公司初創理念,怎麼聽都聽不出來這是一家在「賣魚」的公司。陳敬恆說:「看到台灣養殖漁業長久的問題,台灣好漁成立的初衷不只是賣魚,而是希望推動台灣水資源的保育,徹底改變台灣養殖漁業的環境。尤其台灣是一個缺水又有暴雨的國家,而養殖漁業是最受到水資源影響的產業,我們深深相信,如果有一套方法成功能好好的保育水資源,讓生態永續循環,才會真正有機會改變現在農漁業低迷的產業環境。」

環境好、漁民好,魚才會好

「保育水資源」聽起來怎麼說都是一句口號,但台灣好漁團隊卻把它當成最務實的信念,從嘉義東石開始,逐步落實改變產業環境的理想。

過去的養殖業因為用水量大,又常缺水,所以都超抽地下水,這個狀況導致有養殖業的地區都面臨地層下陷的危機,以中南部而言,下陷面積不但超過100平方公里,下陷幅度更達到了1.5公尺,嚴重的地方如雲林、彰化甚至會到2.5公尺,足足遠超一個籃球員的高度。陳敬恆說:「我們一定要先找到養殖業真正的理想,先讓環境改變了,再來賣魚;當市場看見你的理想,就會知道你的魚跟別人不一樣,有了好的魚,收入自然就會增加,這樣漁民的生活也跟著變好。」

台灣好漁徹底跳脫傳統買賣的生意模式,而把環境共生當成宗旨,打造全新的養殖產業思維,像是他們所推廣的健康養殖生態池,除了會將池子挖到4-5米深,裡頭強調共生的生態鏈,吸引多種生物聚集,水質純淨,池邊種植的空心菜更能夠吸收阿摩利亞。

而這套自然生態健康水產養殖方式,也成功讓他們獲得星展銀行的「社會企業獎勵計畫」,將發展基金用於幫助漁民將其水產養殖體系升級,並協助如鱸魚鬆、魚餃、蝦餃等新產品開發與辦理生態教育推廣等,為台灣當地弱勢居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。

讓一條「鱸魚」華麗大轉身

除了賣保育價值,台灣好漁當然也「賣魚」,他們跟理念相同也對環境友善的漁民合作,一起讓好魚進市場。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創新產品,就是改變對「鱸魚」的想像。台灣好漁共同創辦人蔡隆榮說,起初看到許多人都吃鱸魚肉,但卻沒想到鱸魚其魚骨含有大量膠質及微量元素,於是和團隊不斷創新研發,終於將一條平凡的鱸魚,變成香濃、質純的「黃金鱸魚高湯」。

本以為這創新產品一定會大賣,但推進市場後卻不如想像,大量庫存讓團隊喘不過氣,更讓三年沒拿薪水的蔡榮隆備受打擊。山不轉路轉,產品試著上架親子網站卻意外切合孕婦與親子族群的需要,後來還連帶開發符合小孩需求的「寶貝鱸魚鬆」,以及內含「魚肉餡」的魚餃…等,深得消費者喜愛,「台灣好漁」品牌形象也因為這一條「鱸魚」逐步獲得消費者信任。

做這種把社會價值置於經濟之前的生意,本來就是一件難事,對很多人來說,台灣好漁搭建對環境生態、對漁民以及對消費者的友善平台,根本就是一樁憨人的生意,加上太多靠理想創業而失敗經驗,身旁的人沒幾個看好,但陳敬恆與蔡榮隆卻總是樂在其中,就算講起理念的艱辛推動過程,都感覺得出他們的堅定、驕傲與滿足。

「多買一條魚,就可以多喝一杯水」養魚一併保育水資源,是「台灣好漁」最希望看見的成果。在未來,「台灣好漁」希望連結東石在地文化、觀光產業,促使各項產業正向循環,讓養殖、環保、體驗、商業活動和諧共生,最終目標期待能夠振興台灣西海岸的漁村,當漁民的友善夥伴,更希望成為綠色漁村的世界典範。